小孩子从出生到成长,他们在一步步的探索世界,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,学校教育则是常识的传递。大家常说好奇心是一切探索发现的来源,让孩子保持好奇心是父母和老师应该努力做到的事情。
每个孩子刚出生时都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,总想一探究竟,这便是科学界常说的科学精神。可是,这种能力不是孩子天生就有的吗?孔子讲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。再看这句话,“学而不厌”也是建立在对新鲜事物有浓厚兴趣基础上的。为什么不厌?因为孩子一直保有浓厚的兴趣,在好奇心的驱使下,孩子才想要去探索,并且不断收到良好的反馈,从而更加主动地再往更深层次探索。和孩子所学的常识相比,这种对事物产生兴趣的能力,才能和20年后的未来衔接起来,才是保证孩子在巨变中仍有不断的探索精神,依然具备竞争力的核心素养。孩子的好奇心就是其创造的巨大动力。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,就不可能创造出对人类、社会有价值的发明。保有好奇心的孩子创造力一定不差。
“别乱问”、“别乱动”,类似这样的话你有没有说过?如果有,这可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“杀手”。专家表示,当下所推进的早期家庭教育,并不是说让家长早早地赶着教孩子数数、认字,而是希翼父母早点意识到要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。如果早早将各种常识强行“灌输”给他们,孩子的好奇心就得不到滋养,兴趣很容易被磨灭。等孩子长大后,可能最讨厌学习,也讨厌接触新东西,真的变成了“厌”。家长要在孩子提出问题的时候,适时的引导他们进行探索,满足他们的好奇心,这样才能让孩子的成长充满各种可能。
好奇心是孩子探索世界的触角,他们每问出一句“为什么”,就是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。不管是父母还是老师,不要去遏制这种好奇心,让它变成促进孩子不断成长的养料才是最大的成功。
123...8
下一页
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upkao立场。